原标题:别让书画同源蒙蔽了双眼
资料图 凡事,一旦处于混乱的状态下,就易出现各种名词泛滥的情况——美其名曰“百家争鸣”。当今绘画领域,画家们(包括著名的画家)几乎不再用自己的画来说话,而是用“话”“大话”“废话”来说自己的画了。这,抑或是当下最为盛行的画家行为准则——笔下功夫欠缺,嘴上功夫了得,结果只能是“画不够,话来凑”。 在我看来,对“书画同源”“画者书之余”“书法是绘画的基础”“画法全是书法”等说法的无休止的研讨,就好比是在讨论做菜。在菜的品种和质量都不明确的情况下,却去探讨佐料该如何添加,显然有些本末倒置。我不明白,这究竟是要客人品尝菜肴呢,还是要客人品尝佐料? 审视时下,满眼都是那些开口闭口大肆强调“书画同源”的画家们的画,却几乎看不到他们其中哪一位能把毛笔字(已经不够格用“书法”二字)写好。我将这些画家们的字归纳为“三异”,即变异、怪异、诡异。如此,其“书画同源”“画法全是书法”也就可想而知了。正因为这一现象的盛行,我发现一个特别古怪且令人啼笑皆非的现实:越是没有文化的人越是喜欢大讲、特讲国学,越是毛笔字写得不好的画家越是喜欢鼓吹“书画同源”,越是文辞不通的人越是喜欢在画作上长跋转文。 其实,“画法全是书法”只是绘画理论的其中一种。确切地说,是文人画的信条。我们不能将其视为整个中国绘画的唯一路径。要言之,绘画的产生是早于书法的;而汉字由象形美渐渐走向笔画美,也是基于绘画(图画)对物象形态表现美的启发。这样看来,谁是谁的基础呢?再言之,中国绘画最鼎盛、最辉煌的时期是北宋,而此时的李成、范宽、许道宁、郭熙、燕文贵、王诜、郭忠恕、王希孟等这些开宗立派的巨匠,有谁开口闭口“画法即书法”?米芾是北宋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他也画画,而且还自创了“米家山水”。他不是也没有强调“画法即书法”吗? 中国绘画应该是多层面的,因为在“书画同源”理论提出之前,先贤们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绘画形式和表现手法。我们应该明白,书画虽同源但并不同理。继承和发扬,不能仅限于“书画同源”的文人画,那样会把中国绘画推向狭窄的死胡同。 来源:选自2016年第83期《中国书画报》
原标题:别让书画同源蒙蔽了双眼
|
艺术家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