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丝路之魂 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上,精美的敦煌壁画令成千上万的成都观众着迷。其实,保存千年的敦煌壁画面临种种病害侵扰,如起翘、粉化、龟裂……都会使壁画变得模糊不清。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美研究人员合作,历经7年实验,攻克了壁画“癌症”——酥碱病害。昨日,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博士,为成都市民带来了题为《敦煌壁画的保护与修复》的讲座,并在讲座结束后向成都晚报记者讲述了攻克壁画“癌症”的艰难过程。 敦煌壁画“癌症” 漫长的诊断与治疗 “敦煌保存了4到14世纪735个洞窟,一共有45000平米的壁画,可以说是全世界保存壁画面积最多的一个博物馆,咱们国家第一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中就有莫高窟。”说起敦煌,苏伯民充满了自豪感。在敦煌艺术大展上,成都观众饱览了敦煌壁画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内容。昨日的讲座上,苏伯民向观众们展示了壁画的剖面图:最下面是岩体,然后是地仗层(在岩体上糊的粗泥和细泥),地仗层上有一层白色或其它颜色的底色层,最上面才是我们肉眼所见的颜料层。 当千年壁画下面的地仗层变为酥粉,壁画上的颜料便会一点点脱落,这就是令敦煌人谈之色变的壁画“癌症”——酥碱病害。上个世纪90年代,敦煌研究院开始攻克壁画病害,他们找到了从事地质分析工作的苏伯民。“文物保护是一个挺陌生的行当,他们说要用到很多化学的技术,我就比较感兴趣。就这样去的敦煌,没想到这么多年就待在那里了。” 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研究机构合作,选择了晚唐莫高窟第85窟研究壁画病害,这是归义军第二任都僧统翟法荣的功德窟,壁上有非常丰富的经变画,但颜料层已经起翘、脱落。在此十几年前,曾对这座洞窟进行过修复,后又再次被病害困扰。 “当时觉得非常棘手,有的颜料出现小颗粒的剥落,这是怎么造成的呢?要发现问题你得诊断,但连诊断的方法都不知道,得摸索。我们切了火柴头那么大一块壁画,做了剖面,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掉落的一块颜料底下有十几块氯化钠晶体。”摸索中逐渐发现,酥碱病害是由氯化钠造成的,“很早就有这样的说法,只是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这是第一次找到直接的证据。”壁画癌症的“病因”终于找到了。 发现了“癌症”的原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地仗层中的盐分脱出来。“ 十一五 期间,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我们完成了一项研究课题——如何把壁画里面的可溶盐脱出来,这期间进行了大量思考,做了7年研究。”苏伯民很细致地讲述了空鼓灌浆脱盐技术,这是他耗时十多年摸索出的“抗癌”技术:用注射器向壁画背后的空鼓部分灌注浆液,然后用棉纸等材料把从壁上渗出的盐分吸掉。 通过对莫高窟第85窟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壁画保护程序。如今,结合我国文物工作者们的实践经验,我国已经出台《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对古代壁画的保护程序有了详细的规定。 研究敦煌壁画 编写出“颜料字典” “这是远程多光谱仪,敦煌有很多洞窟非常大,几百平方米,壁画动辄十来米高、七八米宽。在高光谱仪器上加上远程天文望远镜,就能把壁画图象近距离地采集到光谱仪面前进行分析。”便携式显微镜、光谱仪、红外光谱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X断层扫描、手持式X射线光谱仪……苏伯民兴高采烈地介绍着一件件高精尖仪器。如今,对壁画的保护研究,已经不需要再在壁画上取样,就可以看到壁画“背后”的情况。 敦煌研究院与日本研究机构合作,利用高科技设备对莫高窟285窟的西魏壁画进行了复原研究。这座洞窟成都观众不会感到陌生,此次“丝路之魂 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向成都观众呈现了完整的莫高窟285窟。“285窟的壁画上有一个山体,云彩缭绕。现在你去看,山体是黑色、棕色,实际上这是铅颜料的变化造成的,一分析颜料,是铅丹,这山体原来是红色的。”苏伯民告诉记者,每一个时代,颜色的使用是有特征性的,红色是怎么用、用到哪个部位是有规律的,需要做大量调查。 苏伯民说,他现在正在做的,就是这样一本“颜料字典”。通过285窟这一代表性的项目,调查西魏时期壁画颜料的使用规律、色彩使用规律、技法的使用规律,“我们整理出了一整套那个时代颜料等等的使用规律。如何搭配,色彩、图案,原来是艺术史家在解读,现在有了科学的依据。我们可以提供敦煌的工艺信息、材料信息,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绘画技法的信息。” 根据敦煌文献的记载,敦煌壁画所使用的颜料在古代都相当贵重,不是普通人家买得起的,有的颜料甚至是从国外,随着丝绸之路进来的,例如青金石,就是一种宝石,我国不出产,所以对这些颜料进行研究,不仅给我们壁画修复、保护提供基本的信息,还能为研究丝绸之路整个贸易路线提供信息。 综合性保护 抗击了百年一遇的洪水 “地震、降雨、洪水、岩体坍塌、风沙,人为的大气污染,建筑施工、振动、旅游等等都会造成一些危害,所以要建立预防性保护体系。”最后,苏伯民介绍了敦煌洞窟的综合性保护,以及2011年和2012年6月莫高窟遭遇的两次洪水灾害。2011年6月的一个夜晚,在北京出差的苏伯民接到电话,得知流经莫高窟前的宕泉河发了洪水,洪水虽然只持续了一两个小时,就冲垮了一座桥梁,还差点漫上河堤。“确认我第一个问洞窟有没有问题后,我本来后面还有出差的安排,第二天马上改机票回到敦煌。”苏伯民说,他担心洪水通过岩体裂隙渗入洞窟,不过对雨后岩体的伤害进行调查,发现洞窟基本安全,“这说明对岩体的防洪保护措施通过了检验。”2012年,莫高窟再次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再次安然度过,为了防患于未然,这几年又加高了河堤。 |
艺术家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