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营美术馆成长的烦恼 今日美术馆前这组有趣的群雕,成为城市艺术地标中的代表符号。光明图片 城市生活新体验 中国的民营美术馆之路,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1年,艺术大家黄胄在京创建的炎黄艺术馆,为我国首家民办公助的民营美术馆,他将自己大量的珍贵收藏和作品捐赠其中;1998年前后,沈阳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美术馆和成都上河美术馆接连成立,皆由企业创办,但最终都因各种问题陷入没落。 进入2000年后,在艺术市场繁荣的热效应催生下,以今日美术馆为代表的民营美术馆蓬勃发展,很多原本打着画廊招牌的经营机构也高调挂牌为美术馆、艺术馆。中国民营美术馆在社会转型和时代的浪潮中异军突起。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人们为了看一眼印象派大家莫奈的《睡莲》,可以等候3个小时;北京798艺术区由废弃工厂摇身一变,成为风格各异的美术馆聚落;美术馆投身公共教育,将诗歌、舞蹈、影像等内容跨界组合,融入美术活动,做得有声有色。 11月4日,“邬建安新作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此次作品表现的都是《山海经》中的奇形动物。现场一位年轻的母亲表示:“听说这里有个奇幻的‘动物世界’展示,特意带着孩子过来看看。”在很多观众眼中,民营美术馆已成为城市生活新体验和文化艺术交流的新阵地。 各具气质和优势 民营美术馆往往具备独有的气质和特色。 走进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今日美术馆,馆前那组有趣的群雕会首先吸引你的注意力。旧工业时代遗痕与当代理念的对接,使美术馆主体建筑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品格。“民营美术馆的优势是在学术方向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美术馆的艺术内容。”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坦言,经营美术馆不容易,不仅要有社会承认的学术高度,也要有实际的运营方法。除了打造年轻艺术家,树立先锋性的美术馆形象,今日美术馆还不忘对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深挖其学术性。 “藏而多则馆”,一些商业人士在收藏了越来越多艺术品后开始修建自己的美术馆。“民间商业人士对艺术品投资前景产生了期待,美术馆的大量出现与此不无关系。”美术评论家范美俊这样说道。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收藏家和投资者的收藏个性较为鲜明,反而在学术研究和展览推动等方面产生了更直接、更个性化的影响。 “美术馆才是这些艺术品的最终归宿。”上海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谈及和丈夫刘益谦创办美术馆的初衷。在2009年的一次展览中,由于看到自己收藏的艺术品引起广泛好评,做了20多年艺术品收藏的他们,有了创办私人美术馆的想法。美术馆的建立一方面让收藏者与外界有了更多交流,一方面也给艺术爱好者提供了观赏平台,受到欢迎。目前,龙美术馆已经在上海和重庆形成了“两城三馆”的艺术生态,以其兼具传统和当代的展览特色,吸引着关注者的目光。 何去何从待突破 在多数民营美术馆面临的困境中,第一个是资金问题。从1994年第一批艺术家进驻北京宋庄,至今已有20多年。宋庄美术馆成立于2006年10月,馆长方蕾介绍说:“我们不收艺术家的钱,不收门票。”为了保持必要的纯粹,虽然近几年条件艰苦,他们还是一直坚持非营利状态,基本上保持每年做6至8个展览,都是自己的团队自主策划,不接受场地租赁。但是这样的状态使长期发展面临尴尬。 人气值是民营美术馆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发现年轻的观众参观展览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让大家怎么走进美术馆是个问题。”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创始人戴志康曾经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所在,“资金很重要,但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开个酒店人头攒动,但开个美术馆,却人群稀少,我们要下功夫吸引观众。” 好作品稀缺,是民营美术馆面临的第三个问题。“这个作品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发问常常出现在层出不穷的展览中。很多艺术作品面目雷同,缺少辨识度。“虽然现在很多展览在提升其学术性,但都面临定位多元化和差异化的问题,这个迫切需要解决。”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认为,大多数民营美术馆在学术方向上缺少自己的特色,以及支撑这种思路和学术方向的策展机制。 专业人才少,是第四个问题。不善经营,缺少思路,致使多数民营美术馆没有树立起品牌。王璜生认为,人才之困,究其原因是对美术馆的研究薄弱。美术馆想要发展创意的空间,就需要通过对展览的梳理、通过展览教育进行文化价值的塑造和知识的创新。 正如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馆长甘智漪所言,“创立”只是一家民营美术馆迈入公众视野的序言,“永续营运”才是衡量一家美术馆价值的关键所在。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建设,始终是推动中国艺术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建立有效的机制,做到规范化、国际化的运营,以及如何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还有待更多维度的思考与尝试。(记者 田呢 蒋新军) 原标题:民营美术馆成长的烦恼 |
艺术家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