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民营美术馆出路“支招” 据新华社报道,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上,众多民营美术馆掌门人与知名策展人“大吐苦水”:虽然目前民营美术馆已占中国美术馆数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大多数民营美术馆处境尴尬,展厅里当代艺术作品雷同,展厅外门可罗雀。
民营美术馆处境尴尬,其实是近年来艺术品市场“大跃进”发展的表现,虚假繁荣过后,现在正在调整,逐步回归正常。 前些年民营美术馆的涌现热潮是基于如下背景的:一、西方经济繁荣,一些国际艺术品收藏机构和个人看好中国书画市场;二、我国民营美术馆多为大型企业赞助而诞生。然而民营美术馆的运营却也过度依赖企业“母体”的兴衰。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让许多民营美术馆的前途吉凶未卜。然而,随着这两年西方经济衰退,我国经济调整,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市场虚火退去,“大干快上”的民营美术馆终于停下了脚步。 怎么办?民营美术馆出路何在?关掉,不是上策,已经投入的巨额资金和无形品牌资产都要化为乌有。继续这样不死不活地耗下去,又难以为继。 我认为,民营美术馆的未来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第一、调整心态,回归平常。提升专业水平,让艺术的归艺术,对投机现象敬而远之。中国是艺术品大国,只要真正走专业之路,不相信无用武之地。第二、独辟蹊径,走特色之路。不追求“高大上”、“高精尖”,而是追求“小而美”,有特色,就有观众,有观众,就有活路。例如,上海半岛美术馆将看似冷门的“版画”做出了大文章。版画大师卢治平的版画工作室就落户在这座位于北外滩的民营美术馆中。近年来,这座民营美术馆发挥出了“文化外交”的功能,连续举办多个影响颇大的日本版画邀请展,名扬海外。第三、坚持走公益事业发展之路。在西方历史上,美术馆的出现彰显本民族文化的底蕴和文化自豪感。民营美术馆可以通过引人入胜的展览形式,以最通俗、最有趣的方式吸引公众来欣赏,在普及提升公众的美术欣赏水平上做出自己的贡献,相信政府也会支持、扶助这样的美术馆发展。 美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涌现出很多像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样好的美术馆,并培养出不少大师巨匠,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以后,世界好多艺术大师出现在美国,也因此,世界艺术的中心,从巴黎移到了纽约。希望中国的民营美术馆,也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价值。
原标题:为民营美术馆出路“支招”
|
艺术家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