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 艺述中国 中国文化艺术 中国艺术 中国文化
主页 > 文化 > 地方 > 正文

京溪古道:旧时广州考生赴京赶考的必经之路

艺述中国 www.ichnart.com  时间: 2016-10-18 13:40  来源: 南方网  作者: ichnart.com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白云山脚下的京溪原名黄猄塘,是旧时的交通要道, 后根据民国年间所立的牌坊石刻“京溪古道”而改名。据考证,唐朝时候实行科举考试之后,这条路就是当年番禺、广州一带考生上京赴考的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富商达官贵人也常在此歇宿、交易买卖。

 

 

  民国时候,在古道的路口建有青砖门楼,1958年大炼钢的时候,青砖门楼被拆毁,青砖用于建造炼钢锅炉,石刻则被遗弃。1996年,京溪古道牌坊重新建立,碑刻被找了回来,如今高高地屹立在京溪古道口。旧时京溪村,池沼如镜,榕树成荫,黄猄欢跃,悠然饮水,是一片和谐的大自然生态美的景色。经过岁月的淘洗和时代的变迁,今天的京溪古道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取而代之的是逼仄、充满市井之气的城中村。

  牌坊很高,但不宽,上面写着“京溪古道”,在牌坊往里看,巷子很窄,俨然脏乱差的城中村,两边大多是川菜馆、发廊、旅店。抬望,只有城中村一线天空,从这里,还能看见三百年前曾照亮广州考生夜行北上的那颗月亮吗?

  然循巷深入,仍能一窥当年盛迹。

 

 

 

 

  一段短短不到1000米的古道上,仍保留着见证京溪村兴衰的“潘、冯、李、苏”四姓大祠堂和一座依然香火鼎盛的观音堂,还有一座二帝古庙。在如此短距离内集中着如此多的传统建筑,实在不多见。尽管部分建筑为后来重建或修葺,但不少的青灰砖墙、壁画、雕梁画栋、大石门槛等也已经有百多年历史了。也许是我的拍照引起了村里一位阿婆的注意,这位练普通话都不会说的阿婆主动提出给我做向导,我自然欣然接受并连声答谢。

 

 

 

 
 
京溪村,外来人口密集,但屋外的熙熙攘攘和喧嚣嘈杂似乎跟他们没有关系。

 

 

  京溪古道旧时榕树成荫,今天依然还有干枯古老榕树头的存在。阿婆说这可榕头,她也不知确切的年头,但听以前的老人说,至少几百年了。我们无法看见这棵榕头的年轮,就像我们常常无法掂量历史的份量和岁月的留香。随着岁月的流逝,总有些东西被掩埋,也许这正是时代发展的规律和代价,我们不必为昨天伤怀或者眷恋,然而一段残垣断壁,一棵老榕头,常常能引起我们对历史的敬畏,让我们能看见辉煌与衰败的更迭和历史兴衰之鉴。如果只知道往前走而不知道回头看看,我们最终会走到哪里?

 

 

 

 

  这条“致和里”,有些水泥裂开的地方,还能看见以前的青石板,就像有些历史沉香是无法遮掩的,有意无意间扫开岁月的蒙尘,或许能看清历史的脉络。有人说,岁月如一曲幽巷,越是往里越是清幽。而一些寻常巷陌,又何尝不是一条时光隧道,穿过今天的衰败与阴暗或许就能依稀看见昨天的荣光。

 

 

  这块牌匾的落款为“哪吒元帅”。听阿婆介绍,这块牌匾是前些年在村里被挖出来的。京溪村还有与哪吒元帅、白云仙姑及多位皇帝有着种种神奇的传说。可惜,阿婆也无法说出所以然。

 

 

  “京华奋发古道重光传百世,细水长流云山更芳美千秋。”正如这幅对联所言,掩埋城中村多年的古道已重新逐渐被重视和开发。白云区曾在2006年投入206万元资金对京溪古道周边进行环境整治,但这之于“古道重光”的愿望实在是杯水车薪,整治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

  京溪古道东起沙太路,西连广州大道北,直至白云山景区。与2006年相比,如今的广州大道北已经发展成广州北部的黄金商贸圈,自南向北连着广百、摩登、太阳城、合一等大型商场,浓郁的商业气息下,独缺一处重量级的人文景观,而几乎被时代遗忘的京溪古道不正是镶嵌在广州北部的一颗明珠吗?挖掘京溪古道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为广州大道北的商业圈注入浓厚的文化价值,还能带动沙太路一带低端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京溪古道——白云山”的大旅游休闲区,对广州“北优”战略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可以提升广州的厚度,或许将来出现一条能与“北京路”商圈相媲美的“京溪古道”景观带,也值得期待。何乐而不为呢?

  京溪古道,明天会怎样呢?

  (稿件来源:南方论坛)

【声明】①艺述中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②凡艺述中国的原创文章,转载时请 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艺述中国“,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或将追究责任;③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艺述中国网的价值判断。④如涉侵权稿件,请立即与艺述中国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讯

  • 河北木偶制作匠人:把非物质文化物质化
  • 非遗传承的三境界:脚踏实地为最高境
  • 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影像虽好,还需多措并举
  • 不要把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对立
  • 关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 陕西郑国渠申遗成功 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 牛角弓传承人的“制弓谱”:230多道工序一次性
  • 古琴非遗保护获重大成果 破译“天书”有据可查
  • 源远流长的七夕节——各地七夕习俗
  • 文化遗产技术应用应“不忘初心”
  • 荣宝斋:匠人匠心与新人新意
  • 走近非遗传承人:怀揣剪子 绽放心花
  • 普及中国传统节庆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 金坛雀舌茶道会获评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
  • 膝盖已碎!300架节庆无人机灯光表演亮瞎眼
  • 千年古刹云居寺曾埋藏佛舍利
  • 法海寺壁画获得技术重生
  • 超实用!常见的佛教禁忌和规矩全在这里了
  • 有石龟有石塔 南京青龙山树林里发现明代寺庙遗
  • 欧洲最大佛教寺院迎来机器僧 讲经说法并兼职扫
  • 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
  • 为何普洱茶在收藏界会陷入“吸金”困境
  • 中国茶文化做客尼泊尔
  • 普洱茶:是饮品、藏品 还是理财工具
  • 国际禅茶文化节在武夷山举行 促两岸茶文化交流
  • 助力茶产业升级转营 第十七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
  • 义乌是日本茶文化源头之一
  • 解读茶文化 细说喝红茶的好处
  • 福建茶叶文化演变
  •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 茶艺的缘起与成长
  • 中国茶文化与世界
  • 五彩缤纷的世界茶文化
  • 图文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艺述中国
    获取中国文化艺术精彩内容
    • 军旅·行旅 孙立新油画展
    • 江苏名家晋京展:冯健亲油画回顾展
    • 和而不同:傅文俊数绘摄影展
    • “心之骛:王新妹的自然观”摄影作品展
    •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 1
    • 2
    • 3
    • 4
    • 5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ichnart@163.com
    版权建议:tvscn@vip.163.com
    联系我们:
    艺述中国热线:13924039921
    官方客服QQ:351825039
    微信公众号:ichnart
    Copyright©2016 ichnart.com,All Rights Reserved 艺述中国 |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3804号-2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