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 艺述中国 中国文化艺术 中国艺术 中国文化
主页 > 文化 > 非遗 > 正文

昌都唐卡画师:文化记忆的复制者

艺述中国 www.ichnart.com  时间: 2016-10-18 13:46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德嘎旺姆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地处三江流域、号称“康巴腹心”的昌都,是一处被世人逐渐熟知的热土。在其集康巴文化、卡若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藏东红色文化、东女国文化、三江流域文化为一体的地域文化中,唐卡艺术可谓一枝奇葩。

  唐卡,被人形象地称为“可以流动的壁画”,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作为从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绘画艺术,唐卡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昌都的唐卡艺术在与不同地域文化,特别是汉族文化的交流中,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唐卡画师被称为“拉日巴”,意为画佛或神的人。如今,昌都唐卡画师们代代相传,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使这一古老艺术历经千年而不衰——他们是昌都文化记忆的复制者。

  嘎玛嘎赤画派

  嘎玛德勒老人,是昌都“三大唐卡画派”之一的嘎玛嘎赤画派的著名传承人。年少时较系统地学习了藏文,后跟着父亲学习绘画,11岁熟悉了绘画的基本技法;16岁已熟练掌握调色、上色、上金粉等技艺;一年后全面掌握嘎玛嘎赤画派的绘画技艺。

  2009年,嘎玛嘎赤画派唐卡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嘎玛德勒成为自治区级嘎玛嘎赤画派传承人称号,2014年获得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笔者初见嘎玛德勒时,他已是82岁的老人,但仍精神矍铄,乐观豁达。其弟子丁嘎,现为西藏一级唐卡画师、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第29代嘎玛嘎赤画派嘎雪分支传承人。他告诉笔者,恩师对待弟子一视同仁,不分亲疏远近,尤对贫弱的徒弟,更像子女一般,不收学费不分高低贵贱,毫无保留地将所有绘画技艺传授给他们。现在老人的徒弟多达500余人,足迹遍布全国,老人相信徒弟们会传承画派并大有作为。

  “康·美萨”画派

  曲雄泽仁,是昌都一带的“康·美萨”画派杰出传承人。“康·美萨”画派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其特点为浓烈的本土画风,线条勾勒工整精细,人物刻画细腻,用笔流畅优美,色彩对比强烈。相传该画派由朱古·曲央嘉措创始,由昌都市卡若区珠巴·普布次仁创立。珠巴家族是手工艺世家,同时从事唐卡绘画和佛像技艺的锻造。该家族历代画师先后在德格印经院、噶妥寺、昌都强巴林寺等画过精致的壁画、唐卡、版画及装饰画,足迹遍及藏青滇川甘五省的藏区寺庙,名声在全藏朵卫康三地远扬。到如今的画师曲雄泽仁,珠巴家族贤者画师薪火相传。

  曲雄泽仁自小学后便在父亲索朗格来的教导下学习绘制唐卡,16岁已经成为有名的唐卡画师。他认为唐卡即“唐嘎”,即很难在短时间内创作出精品。他每年创作的唐卡作品虽有几十幅,但精品仅为一两幅。

  成名后的曲雄泽仁并没有忘记家乡的养育之恩,生活简朴如初,把节省下的钱用于帮助孤寡老人和上学难的孩子。他义务带出的百余名学徒,多为贫穷牧民子女。他总说:“我现在富了,靠的是党的好政策。在这样一个好的政策下,我要尽自己的努力,和大家一起过好日子,一同奔向美好幸福的明天。”

  勉唐画派

  源于公元15世纪的勉唐画派,由扎西加布创立。它主要讲究比例适中,色彩分明,内容丰富多样。1745年,察雅第四世活佛罗松朗杰邀请勉唐画派真传的察雅籍阿达和阿昂两位著名绘画家,在察雅玛贡扎西央吉寺(烟多寺)创办勉唐画派传承学院。现在主要传承人有洛松江村、丁曲次多。

  洛松江村告诉笔者,“文革”时学院遭受破坏,1992年才得以恢复。幸而察雅玛贡扎西央吉寺仍留有阿达和阿昂两位大师绘制的彩绘唐卡和素描唐卡,使得学员们有了临摹的范本。如今,画派已有了400多名唐卡艺人。

  但令洛松江村和师兄们困扰的是,由于就业困难,很多学徒或学完技艺离开,或半途离开。目前仅有53名学员在坚持学习绘画手艺。洛松江村说,虽然勉唐画派不太被世人熟知,也很少有机会和外界进行交流,但他和他的师兄东噶思维仍坚持办学,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唐卡艺术能够继续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勉唐画派的魅力。

  洛松江村面临的问题,普遍困扰着唐卡传承人。如今,昌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特别是把唐卡等民族手工艺的发展摆在了议事日程上,明确要求把嘎玛嘎赤、康·美萨、勉唐、齐吾岗巴、象雄东多画派以及佛像锻造、雕刻等民间工艺从业人员组织起来,整合资源,政府给予适当的扶持,成立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展示昌都美术(唐卡)作品、文化作品的重要平台,使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发展。

【声明】①艺述中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②凡艺述中国的原创文章,转载时请 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艺述中国“,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或将追究责任;③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艺述中国网的价值判断。④如涉侵权稿件,请立即与艺述中国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讯

  • 河北木偶制作匠人:把非物质文化物质化
  • 非遗传承的三境界:脚踏实地为最高境
  • 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影像虽好,还需多措并举
  • 不要把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对立
  • 关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 陕西郑国渠申遗成功 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 牛角弓传承人的“制弓谱”:230多道工序一次性
  • 古琴非遗保护获重大成果 破译“天书”有据可查
  • 源远流长的七夕节——各地七夕习俗
  • 文化遗产技术应用应“不忘初心”
  • 荣宝斋:匠人匠心与新人新意
  • 走近非遗传承人:怀揣剪子 绽放心花
  • 普及中国传统节庆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 金坛雀舌茶道会获评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
  • 膝盖已碎!300架节庆无人机灯光表演亮瞎眼
  • 千年古刹云居寺曾埋藏佛舍利
  • 法海寺壁画获得技术重生
  • 超实用!常见的佛教禁忌和规矩全在这里了
  • 有石龟有石塔 南京青龙山树林里发现明代寺庙遗
  • 欧洲最大佛教寺院迎来机器僧 讲经说法并兼职扫
  • 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
  • 为何普洱茶在收藏界会陷入“吸金”困境
  • 中国茶文化做客尼泊尔
  • 普洱茶:是饮品、藏品 还是理财工具
  • 国际禅茶文化节在武夷山举行 促两岸茶文化交流
  • 助力茶产业升级转营 第十七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
  • 义乌是日本茶文化源头之一
  • 解读茶文化 细说喝红茶的好处
  • 福建茶叶文化演变
  •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 茶艺的缘起与成长
  • 中国茶文化与世界
  • 五彩缤纷的世界茶文化
  • 图文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艺述中国
    获取中国文化艺术精彩内容
    • 军旅·行旅 孙立新油画展
    • 江苏名家晋京展:冯健亲油画回顾展
    • 和而不同:傅文俊数绘摄影展
    • “心之骛:王新妹的自然观”摄影作品展
    •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 1
    • 2
    • 3
    • 4
    • 5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ichnart@163.com
    版权建议:tvscn@vip.163.com
    联系我们:
    艺述中国热线:13924039921
    官方客服QQ:351825039
    微信公众号:ichnart
    Copyright©2016 ichnart.com,All Rights Reserved 艺述中国 |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3804号-2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