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 艺述中国 中国文化艺术 中国艺术 中国文化
主页 > 文化 > 地方 > 正文

全面梳理年俗文化 打造粤式年俗品牌

艺述中国 www.ichnart.com  时间: 2017-02-16 10:48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蔡华锋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在广东过年的朋友,是否感受到今年春节广东年味特别浓郁?从春节前全省各地热热闹闹的迎春花市开始,整个春节期间,各地舞龙舞狮,以及梅州大埔县花萼楼祈福、肇庆德庆县龙母开金印、湛江吴川市各村年例大宴宾客等等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刮起了一股“在广东过大年”的风潮,令外地游客大开眼界。尤其是粤西地区的“年例”习俗,成为乡村里一浪接一浪的狂欢。来自广东省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假期7日全省共接待游客4826万人次,同比增加13.5%,旅游总收入366.4亿元,同比增长16.17%,出现了广东史上最火的黄金周。

  中国人有句老话,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这句老话在广东得到了最好的传承,在全国各地纷纷结束春节假期开始上班时,广东的年俗还在延续,并在元宵节当天达到顶峰。广州的广府庙会开锣,人山人海,好戏连连。元宵节当晚,佛山“行通济”迎来了73万游客。吴川习俗正月十五“行花桥”,吸引了本地及周边数十万游客。而在全省各地尤其是乡村里,正月十五更为热闹,潮汕地区的“营老爷”、粤西地区的“游菩萨”等等,看似同出一脉却又各不相同,环环紧扣,依据传承百年的习俗为新的一年祈福。

  电视台采访了一位在广东过年的东北游客,其在体验了广东的年俗文化后,深感震撼,表示明年还要再来。如果说十年前广东的年俗文化活动还只是民间自发、自娱自乐的活动,那么近五年就是广东年俗旅游文化推广的觉醒。2016年底,广州市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广州过年活动,推出了“广州过年,花城看花”的广告语,形成了热门的讨论话题。而广东省旅游局在推广广东年俗旅游上,更是下了一番功夫,先于1月14日在肇庆举办了启动仪式,继而推出了“到广东过大年”品牌,并整合了春节系列主题活动近400项,为游客提供各种贴心游玩攻略。

  来自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百度搜索“到广东过大年”词条达28万条,相关节庆活动检索量达5200万人次。在广东年俗旅游已经具备了一定知名度的当前,如何打造粤式年俗品牌成了下一步的目标。纵观广东各地年俗活动,其最宝贵之处在于自发性、原生性,传承完整、参与度高。但是笔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仍然发现不少问题,简单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新生代年轻人对本地年俗文化的历史、意义了解不多,参与多是因为好玩,未能建立文化自信;二是部分年俗活动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涉及烟花爆竹、堆火;三是地方政府未能有效引导,未能有效处理年俗文化与封建迷信之间的关系,往往采用一刀切,导致年味越来越淡;四是虽然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但缺乏“龙头”,还需要推出几项最本土、最传统、最具参与性的代表性年俗;五是虽然年俗活动众多,但是未能有效梳理、归类,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广东年俗旅游画像;六是我们关注的多是集体性质的年俗活动,对本土社会最小单元群体——家庭——关注仍然不够,但家庭是年俗文化的核心,不同地区的家庭在过年期间有一系列的习俗,非常具有仪式感,这也是广东年俗文化追本溯源的所在。

  多年以来,吃饺子、舞龙舞狮、逛庙会似乎是中国人过年的标配,但是“在广东过大年”给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中国、认识广东。保存完好、生生不息的广东年俗,在丰富中国春节内涵的同时,更成为了海外华人华侨想念祖国、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桥梁。广东年俗需要来一次全面大梳理、大挖掘,要让人们知道为何佛山人要“行通济”、粤西人要做“年例”。要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押舟”?什么是“营老爷”?如果说2017年是人们知道广东有丰富多彩年俗文化的一年,那么2018年,就要让人们了解这些年俗文化的内涵,亲自来到广东体验一遍。

【声明】①艺述中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②凡艺述中国的原创文章,转载时请 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艺述中国“,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或将追究责任;③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艺述中国网的价值判断。④如涉侵权稿件,请立即与艺述中国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讯

  • 河北木偶制作匠人:把非物质文化物质化
  • 非遗传承的三境界:脚踏实地为最高境
  • 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影像虽好,还需多措并举
  • 不要把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对立
  • 关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 陕西郑国渠申遗成功 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 牛角弓传承人的“制弓谱”:230多道工序一次性
  • 古琴非遗保护获重大成果 破译“天书”有据可查
  • 源远流长的七夕节——各地七夕习俗
  • 文化遗产技术应用应“不忘初心”
  • 荣宝斋:匠人匠心与新人新意
  • 走近非遗传承人:怀揣剪子 绽放心花
  • 普及中国传统节庆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 金坛雀舌茶道会获评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
  • 膝盖已碎!300架节庆无人机灯光表演亮瞎眼
  • 千年古刹云居寺曾埋藏佛舍利
  • 法海寺壁画获得技术重生
  • 超实用!常见的佛教禁忌和规矩全在这里了
  • 有石龟有石塔 南京青龙山树林里发现明代寺庙遗
  • 欧洲最大佛教寺院迎来机器僧 讲经说法并兼职扫
  • 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
  • 为何普洱茶在收藏界会陷入“吸金”困境
  • 中国茶文化做客尼泊尔
  • 普洱茶:是饮品、藏品 还是理财工具
  • 国际禅茶文化节在武夷山举行 促两岸茶文化交流
  • 助力茶产业升级转营 第十七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
  • 义乌是日本茶文化源头之一
  • 解读茶文化 细说喝红茶的好处
  • 福建茶叶文化演变
  •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 茶艺的缘起与成长
  • 中国茶文化与世界
  • 五彩缤纷的世界茶文化
  • 图文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艺述中国
    获取中国文化艺术精彩内容
    • 军旅·行旅 孙立新油画展
    • 江苏名家晋京展:冯健亲油画回顾展
    • 和而不同:傅文俊数绘摄影展
    • “心之骛:王新妹的自然观”摄影作品展
    •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 1
    • 2
    • 3
    • 4
    • 5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ichnart@163.com
    版权建议:tvscn@vip.163.com
    联系我们:
    艺述中国热线:13924039921
    官方客服QQ:351825039
    微信公众号:ichnart
    Copyright©2016 ichnart.com,All Rights Reserved 艺述中国 |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3804号-2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