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寨兵马俑伤害一方文脉
日前,对国庆假期暴露出重大问题的3家3A级景区临潼秦陵地宫、临潼世界八大奇迹馆和临潼鸿门宴博物馆,西安市旅游资源开发管理评价委员会予以摘牌。据媒体此前报道,这3家景区的管理十分混乱,如秦陵地宫,200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间逼仄昏暗,四周几乎都是蜡像制品,里面还摆了“秦始皇棺椁”;在世界八大奇迹馆,还能参观法老胡夫的墓室,且兵马俑是“双眼皮、红嘴唇”。当记者把相关情况投诉至旅游局,工作人员表示:“我没去过,管不了。” 这些景点被处罚的缘由,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秦陵地宫存在游客中心位置不合理、功能不全,部分标识牌不规范,残疾人厕位未正常使用等问题;世界八大奇迹馆存在标识系统不规范,英文翻译错误较多,游客中心功能不全,展陈手段单一,墙面壁画多处剥落,部分展品制作粗糙等问题;鸿门宴博物馆存在标识系统不规范,展示内容单一、陈旧,部分解说牌不准确、不规范,与周边其他景区售票处设在一处,容易误导游客等问题。被摘牌了,倘若修一下标识,把残疾人厕所用起来,翻译得更精准一点,牌子是否又可以重新挂上了? 舆论之所以对上述景区不满,恐怕不只是因为设施细节的不完善,更是痛心于对文化资源无底线的榨取。秦陵地宫、世界八大奇迹馆等,只是没有文物的人造景点,即便事先标明了这一点,是否意味着可以在完全忽视历史常识与美学认知的情况下,填塞进“秦始皇棺椁”和“山寨兵马俑”?在毫无文物支撑的前提下,这些打着文化与历史旗号的景点,除了牟利,是否还具有博物馆保护文物、普及知识的基础性意义?倘若是设计精美、娱乐设施丰富、对历史资源进行二次加工的主题公园倒也无可厚非,但这些景点在历史与虚构、文化与娱乐中打着擦边球,打着历史旗号却又缺乏足够尊重,坑的不只是游客,更是文化资源,还伤及公众对历史文化的敬畏感。 其实,类似的山寨景点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存在,它们大多依附于一条旅游黑色利益链,通过欺诈与回扣维持经营。对于旅游乱象应当严厉打击,给这些景区摘牌就是一种办法。更重要的是,在决定给这些景区挂上各种牌照、冠以各种称号之前,对急功近利的开发是否存有警惕,对历史资源是否有清晰、严肃的认知,更要计算清楚这种对文化粗糙浅薄的“利用”所带来的短期利益,与搅乱旅游市场、败坏旅游口碑、伤害文化感情等究竟孰轻孰重。 笔者想起了一件令人颇为尴尬的事,河北某地文化创意园曾仿制“狮身人面像”,尽管文化园负责人表示系“拍戏用的临时性场景,拍摄完了就拆除该景”,但还是因为过度相似导致埃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埃及方面对文化资源的珍视、对“山寨”行为的难以容忍,对我们是教训,也是启示。文化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倘若肆意挥霍、任意消费,同样会导致其价值大打折扣。 对于“山寨兵马俑”等类似景点,我们不仅要求它标识清楚、解说规范,更希望从思想认知的根基上,否定对历史资源急功近利的开发,树立起对文化的尊重,有着呵护一方文脉的自觉与担当。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山寨兵马俑伤害一方文脉 |
艺术家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