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 艺述中国 中国文化艺术 中国艺术 中国文化
主页 > 文化 > 地方 > 正文

广东人的由来

艺述中国 www.ichnart.com  时间: 2016-10-20 12:35  来源: 艺述中国  作者: ichnart.com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广东人由三大群体组成,广府人(占大多数,分布在珠三角及粤北、粤西地区)、潮汕人(李嘉诚就是这一人群,分布于粤东南的潮汕平原)、客家人(分布于粤东的梅州、惠州),因此也有三大语言:粤语(即广府语)、潮汕语、客家话。这三大群体全部是不同时期、内地不同地区的汉人南迁的后代。

为何会在广东出现这三大群体?先要继续上文的广东史:

汉武帝北击匈奴、南收南越,奠定了汉朝长达四百年的江山,中原地区也形成了一个拥有统一文字、语言、文化、民俗的强大民族“汉族”。

之后是较短时间的三国演义,再到西晋。期间三国时期统治两广地区的“东吴”政权,又重新将行政中心由“封开县”搬回南越国的首府“番禺”,并改名为“广州”。自此“广州”一直是广东的行政中心并一直没再变更名字。

但从西晋开始,汉族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长时间的内部战乱,这就是史上知名的“八王之乱”!这场始于宫廷内权力斗争的“八王之乱”虽然最终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而结束,但已经极大地破坏了中原地区,也导致汉民族力量的急剧衰退。接下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趁汉民族衰退而大举入侵中原,形成了又一个知名的战乱历史时期——“五胡乱华”!再到后来的“南北朝混战”,一直到唐朝中原战乱才彻底结束。

这时中原的汉人已经知道在遥远的南方,有一块物产富裕、虽然嫡属于中央政权但山高皇帝远的乐土“广东”!所以从“八王之乱”开始,出现了史上第一次的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而长时间的大规模南迁,当时是整个家族、整条村庄在族长、村长(称之为“太公”)带领下的扶老携幼式的长途南下,因此把当时的中原汉语、文化、习俗全都带到了广东。几乎所有传统广东人的家族都有“族谱”记录自他们是来自中原何方,何时迁到广东的。例如前香港特首“曾荫权”,其始祖就是山东的“曾子”,其族谱就记载了什么时候由山东南迁到广东的南海县。到曾荫权的爷爷时再迁到香港。

以当时的交通、生活水平,可想而知如此的长途南迁是多么的艰辛。因此当这些南下的汉人族群在终于翻越岭南山脉到达粤北韶关南雄县,不会再受战乱影响时,就都会在那里休养生息。但南雄县毕竟是山区,农业物产远不及平原地区丰富,所以南迁汉人在那里繁衍了几代人后,就又大多会继续沿北江南下、沿西江西进而到达最终的迁徒地——珠三角、粤西、甚至广西东部的平原地区。因此南雄县的“珠玑巷”又被称为广东人的发源地,这与之前提到的“封开县”的地位是不同的,很多广东的大的姓氏都在那里修建了“太公祠”以缅怀带领族群南下并安葬在那里的“太公”。

这一时期在浙江福建一带的汉人则有部分南迁到粤东地区的潮汕平原,成为潮汕人的祖先,因此潮汕语与“闽南语”是同一语系,与作为来源于中原古汉语的粤语不同。

唐朝建立后,中原的战乱终于平息,汉人南迁也告停止。李唐又是近四百年的太平盛世,中原汉语再次重新统一,且广东地区到唐朝末年其汉语也由汉朝时期的汉语也逐步演变为唐朝的汉语(尽管两者并无好大区别)。唐朝四百年安稳岁月,也使得前述的来自中原各地的汉人在广东重新混合形成了在珠三角,以及沿北江、西江分布的“广府人”,语言文化上也趋一致。

另外,这次汉人的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使得原广东地区的百越诸部终于彻底湮灭,全部被赶光、杀光。到唐末全广东就只剩下粤北深山上的一个“瑶族”,其余平原地区全是汉人了。因此广东的汉人后来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读音与“越”字相同的汉字——“粤”,其目的就是要表明现在的“粤”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的“越”了。

【声明】①艺述中国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②凡艺述中国的原创文章,转载时请 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艺述中国“,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或将追究责任;③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艺述中国网的价值判断。④如涉侵权稿件,请立即与艺述中国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资讯

  • 河北木偶制作匠人:把非物质文化物质化
  • 非遗传承的三境界:脚踏实地为最高境
  • 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影像虽好,还需多措并举
  • 不要把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对立
  • 关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 陕西郑国渠申遗成功 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 牛角弓传承人的“制弓谱”:230多道工序一次性
  • 古琴非遗保护获重大成果 破译“天书”有据可查
  • 源远流长的七夕节——各地七夕习俗
  • 文化遗产技术应用应“不忘初心”
  • 荣宝斋:匠人匠心与新人新意
  • 走近非遗传承人:怀揣剪子 绽放心花
  • 普及中国传统节庆 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 金坛雀舌茶道会获评最具影响力特色节庆
  • 膝盖已碎!300架节庆无人机灯光表演亮瞎眼
  • 千年古刹云居寺曾埋藏佛舍利
  • 法海寺壁画获得技术重生
  • 超实用!常见的佛教禁忌和规矩全在这里了
  • 有石龟有石塔 南京青龙山树林里发现明代寺庙遗
  • 欧洲最大佛教寺院迎来机器僧 讲经说法并兼职扫
  • 中元节的由来和习俗
  • 为何普洱茶在收藏界会陷入“吸金”困境
  • 中国茶文化做客尼泊尔
  • 普洱茶:是饮品、藏品 还是理财工具
  • 国际禅茶文化节在武夷山举行 促两岸茶文化交流
  • 助力茶产业升级转营 第十七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
  • 义乌是日本茶文化源头之一
  • 解读茶文化 细说喝红茶的好处
  • 福建茶叶文化演变
  •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 茶艺的缘起与成长
  • 中国茶文化与世界
  • 五彩缤纷的世界茶文化
  • 图文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艺述中国
    获取中国文化艺术精彩内容
    • 军旅·行旅 孙立新油画展
    • 江苏名家晋京展:冯健亲油画回顾展
    • 和而不同:傅文俊数绘摄影展
    • “心之骛:王新妹的自然观”摄影作品展
    •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 1
    • 2
    • 3
    • 4
    • 5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稿件投诉:ichnart@163.com
    版权建议:tvscn@vip.163.com
    联系我们:
    艺述中国热线:13924039921
    官方客服QQ:351825039
    微信公众号:ichnart
    Copyright©2016 ichnart.com,All Rights Reserved 艺述中国 |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23804号-2

    用微信扫一扫